今易武:七村八寨各自为战,茶地秘境层出不穷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今易武:七村八寨各自为战,茶地秘境层出不穷

20年前,易武是普洱茶产业的复兴之地,这里残留着贡茶时代的荣光,吸引来了第一波朝圣的台湾茶人,这里的优质茶资源,催生了99易昌号,99绿大树等名茶。

20年后,当年的易武茶似乎已经变了模样,人们不再用“易武正山”“香扬水柔”等字眼去形容最顶级的易武茶,取而代之的是“薄荷塘”、“哆依树”、“铜箐河”等小微产区茶。

为什么如今的易武,会变成一片割裂、破碎的茶产区的模糊统称?这种变化又会给茶区,茶农,玩家,茶企乃至整个茶区什么样的变化?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易武的小微产区化。

碎片化的易武微产区

地脉相连,口感相近的茶山,会因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合并成大产区,如大班章茶区,滑竹梁子茶区,而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细分,大产区里又会分出诸多口感独特的小茶区,而在易武茶上,这一规律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7年以前,市场普遍认为易武茶的代表是“易武正山”,2008年以后古树茶的价值被逐渐挖掘,市场上开始有意识地逐步细分山头,其中易武茶一马当先,将整片茶区按村寨划分,出现了如今知名度很高的易武“七村八寨”。

其中,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新寨。


而到了2013年左右,随着名山古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量有钱有闲的外省茶友涌入山头,本着“食不厌精,味不厌细”的玩法,这群玩家开始在自己的圈子里吹捧荒山、野放、高杆,不断追逐普洱茶的极致风味,不过由于缺乏利益驱动,这一时期茶商茶企还很少参与。

2016年左右,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为了宣传营销,茶商和茶农也加入了这场角逐,而易武茶则成为了这场风潮中的中心,从村寨级产区中再次细分,比如落水洞里分出的郑家梁子和陈家凹子,丁家寨按常居民族分出的汉寨和瑶寨,其中汉族寨又分出香樁林和一扇磨,而瑶寨以弯弓声名最著,以至于现在的弯弓都分出了上寨和下寨。

而近些年来,易武的小微产区分化不仅没有停止,反而随着玩家和茶商的深挖而愈演愈烈,不断迎来概念热炒期,光是一线山头里就有白茶园、铜箐河、冷水河、白沙河、天门山等等,前些年间,弯弓茶区里的一小片被称为“薄荷塘”的茶地,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遍茶圈,成为了与弯弓、落水洞、茶王树等并称的易武高端古树茶代表。

悄然改变的供求与市场

从大产区到小产区,到微产区,到超微产区,到方圆不过数十亩的茶地,再到细分至“某某老街一棵树”“某地十棵树”,直至某棵特定的高杆茶树,易武产区这种碎片化趋势所带来的小微产区茶叶,不仅改变了易武茶的样貌与口感,也对易武的供求关系与市场生态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首先,易武小微产区的存在,一定是有其合理性的,其中如薄荷塘、白茶园、哆依树、铜箐河等附近几乎都分布有河流,加之处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坳,水土保湿、叶面保湿良好,易于微生物滋生,昼夜温差大,基本上都能保持小范围立体气候,呈现出明显的独立风味,在口感对比上很容易出类拔萃。


我们不妨以两种时期的易武茶代表——麻黑古树,薄荷塘一类为例加以分析,麻黑古树入口甘甜柔和,香扬水柔,是大众印象中的易武风格,而薄荷塘一类入口即甜,水路细腻,汤感甜柔,两种茶的品质都无可挑剔,但在口感体验上,薄荷塘确实是更胜一筹的。而对于无需考虑性价比,只追求极致风味的玩家来说,选择哪类茶自然无需多言。

后来茶企茶农也参与进来,是因为小微产区的产量少,价格高,品质优,是非常好的宣传案例,茶地秘境层出不穷,又能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热点和营销策略,满足茶客们越来越高的口感需求。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很多小微产区的春茶产量不过数百公斤,有时连玩家圈子的需求都满足不了,成品茶也基本只在内部消化,严重缺乏流通性,而出了这个信任圈子,原料真实性又非常难保证。

对于追求规模化的品牌茶企来说,做小微产区和山头茶也是一大痛点,选择做,产量受限、地域受限,也就无从走品牌化路线,不做的话,又没法兼顾产品线,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且,头波春茶古树占比少,价格也不稳定且十分透明,在量少的情况下,基本无法保证茶企的利润,因此除少量的营销宣传活动外,近几年来品牌企业很多都选择避开与玩家群体的竞争,小微产区基本难觅其踪影。

在极致玩家与品牌茶企的夹缝之间生存的小微产区原料供应商的处境,或许更能说明小微产区茶的现状,春茶季时,很多农户的家里,一早就围坐着等待鲜叶的茶商们,像是在等待开盘的赌徒,时间一到,茶农拎出几袋鲜叶,给到不同的茶商。

有时,台面上的价格,也并非交易的唯一依据,为了打通茶农这条供应链,之前有人上门攀关系,拜把子,喝烈酒,有人费劲心思请茶农全家去外省旅游,最后得到的往往也只是几袋鲜叶,只能作为礼品送给大客户,没办法,产量实在是太少了,只能仅限于小圈层玩家,对于整体市场而言价值不大。

对于茶叶品质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高昂的售价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茶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采卖品质较差的雨水茶和秋茶,不加养护地过度采摘,茶树得不到休养生息,长期下来品质肯定会回落,实际上薄荷塘茶叶品质的连年下滑,已是茶圈不争的事实。


初级看树、中级看山、高级看艺。中国茶类从来都不是靠区域区分的,对于茶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小微产区也对整个业态产生了一定冲击,茶树过度开发,茶区生态难以持续,茶叶品质难以为继,普洱茶的陈化价值也会难以实现。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于易武的区域品牌战略而言,小产区的兴起,很容易使人只知薄荷塘的极致风味,不知整个易武茶在历史上确立下来的味觉系统,如今的小微产区茶是高端普洱茶,也是适合即饮的快消茶,很少有人会留存多年,

也许,在多年以后,曾经的高杆古树会因过度开发而不断消亡,昔日的小微产区也不再有人提及,当年的顶级薄荷塘古树茶也无一留存,那易武碎片化的诸多山头,或许会向如今的号级茶一样,化作被尘封的历史,成为空洞的回忆....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